上海商业秘密律师网上海商业秘密律师网

所有文章 第73页

商业秘密辩护

全国最大一宗侵犯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罪案幕后揭秘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4 阅读(629)

  全国最大一宗侵犯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罪案,3700万元罚金创下商业秘密犯罪案罚金数额全国之最。这两天,该案接连入选2013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审判十大案例”、“中国法院10大创新性知识产权案”、“中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昨日,承办该案的珠海市检察院高新区知识产权检...

商业秘密保护

湖北化肥密织商业秘密保护网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4 阅读(778)

  作为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第一套工业示范项目,湖北化肥乙二醇项目投料试车正如火如荼,如何加强技术保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抢占商机,拔得头筹?湖北化肥密织商业秘密保护网,为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保密知识入脑入心。在企业编制的《规章制度应知应会习题集》中编辑题目供干部员...

商业秘密保护

3G资费定价涉商业秘密不予公开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4 阅读(682)

  去年10月14日,本报曾对北京律师董正伟向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提交信息公开申请,请求公开移动电话3G通话和上网等资费的定价依据信息一事进行报道。27日,董正伟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他当天收到工信部的书面答复。该答复称: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

商业秘密诉讼

四成企业商业秘密遭侵犯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4 阅读(831)

  宁波中院发布的2006年以来关于商业秘密的审判白皮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四成企业承认商业秘密曾遭侵犯,但8年来,起诉到法院请求保护的只有30件。   宁波市工商局曾针对宁波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受访的6500家企业中,有近40%的企业表示曾发生过商业...

商业秘密辩护

医药学硕士为炫耀能力盗取商业秘密获刑3年6个月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4 阅读(707)

  生物医药行业硕士生张某,为了炫耀自己的研发能力,在公司保密电脑硬盘上“做手脚”后,获取了大量的新药化合物信息并公布到了互联网上。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对张某提起公诉,日前,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正值而立之年的张某是上海某新药开发有...

商业秘密鉴定

商业秘密案件中提出司法鉴定的主体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3 阅读(718)

  根据我国的司法制度,在商业秘密民事诉讼中,法官在诉讼中扮演中立的角色,法官一般不主动提出司法鉴定。如果案件涉及技术问题,一般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法官再根据具体情况审查是否有鉴定的必要;也不应主动超越当事人申请的范围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

商业秘密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和分类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3 阅读(857)

  关于司法鉴定机构,目前我国主要有两个司法鉴定机构体系:(1由司法部以及地方省级司法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所赋职权核准颁发司法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2)由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内部设立的鉴定机构。上述两类鉴定机构在很多方面有区别...

商业秘密鉴定

商业秘密案件司法鉴定的一般程序和规范要求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3 阅读(1126)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应遵循法定程序。司法鉴定程序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主要...

商业秘密鉴定

司法鉴定的范围和超范围鉴定的法律效力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3 阅读(843)

  即使持有司法部核准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司法鉴定机构,也必须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 并非可以从事一切司法鉴定事项。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二条对司法鉴定业务进行了原则性分类“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

商业秘密鉴定

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司法鉴定意见的质证和采信

上海商业秘密律师小编 发布于 2014-08-03 阅读(78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2〕21号)第八十四条规定:“对鉴定意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二)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三)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